English

对文物修复工作的再认识

1998-09-14 来源:光明日报 白云 我有话说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篇篇考古发掘报告的发表,名录载入史册的仅是极少数文物考古工作者、史学家,却很少有人问津在他们的付出中,还融会着几多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的艰辛。从建国初年走上文物修复工作岗位的老一代文物修复专家,旧社会他们自幼学艺,为了生存,逼迫着练就了一身绝技。在新中国,做了国家的主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只有两个字“奉献”。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拿不起笔杆子,文博刊物上没有一席之地。

《贾氏文物修复之家》出版了,读后感到非常的高兴。众多的文物界领导、专家、学者为之作序、撰文、题词,它不仅仅是对贾玉波父子一家持之以恒为抢救国宝所做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我国整个文物修复工作的肯定。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推出自我”,把我国文物修复行业推向文博界,贾氏兄弟想到了用集体的力量去向社会证实自己的价值。经他们兄弟的倡议、奔走,得到了同行的赞同,老专家的支持,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重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于1991年11月在北京成立。该会团结了全国700余文物修复工作者,成功地召开了两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中国文物修复通讯》刊物在文博学术界占领了一席之地,并出版了论文集等。老一辈文物修复工作者走了三四十年的路,在近十年内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贾老系老北京“古铜张派”传人。他技艺精湛,一方面对待徒弟平易近人,治学严谨,从不保守而桃李满天下。另一方面他从不死抱传统不放,总在开拓新技术领域。当得知某行业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适用于修复文物中来,他就登门虚心求教,取经后反复试验,成功后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弟子或同行。贾氏兄弟不死守着家传父艺吃老本,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探索着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每有所获,将其总结出来撰文发表,该书即编汇了数十篇各类器物修复文章。此外,贾文忠近年编著了一本《文物修复与复制》,贾文熙编著了《文物养护复制适用技术》,我拜读后看出,他们不仅仅继承和弘扬了老祖宗留下的精华,更多的是将现代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探索出新路,这就是贾氏兄弟在文博界异军突起之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